close

假期的第二天馬上讓我體會到計畫趕不上變化之苦。

大概是民宿被窩太舒服讓我難得回籠覺睡了超過兩個小時直接睡過頭錯過預計要搭的火車;

而原本今天打算要去山上小鎮Sankt Peter和Sankt Märgen中間的山麓步道健行的(聽說很漂亮),

但適逢周末公車一天只有一班去了還回不來

(姑且不論那一班在半夜12點了),

讓我更深刻體會到自駕的好處。

此外,

這些資訊是我到公車站牌才知道的,

網路上的都是過時的周末每兩小時一班的班次表。

以上種種馬上打退我所有的挑戰精神,

決定只拜訪火車到的地方(反正也夠參觀了)。

戰鬥精神瞬間掉為零後,

保守的選擇去參觀最大種口味的觀光路線。

一來不太需要動腦或太認真查資料,

二來保證不迷路因為標示肯定清楚。

所以就往蒂蒂湖出發了。

 

 

今天很幸運地天氣很好,

但是前幾天的累積再加上海拔漸高,

開始看到各種積雪的山林,

然後就興奮的決定多坐擠站到海拔更高的湖去探險了

(奏樂請下:威爾第《善變的女人》)。

 

有些區段是有起大霧的

 

一路上看到很多人帶著雪具要去滑雪

其中還會經過一站─每個經過的人都會注意到但是不知道有誰真的去拜訪的─

Aha啊哈

 

Schluchsee施魯赫湖就到了。

 

Schluchsee是冰蝕湖,

在施魯赫湖地區作為蓄水池,

且為黑森林地區最大的湖。

 

我其實蠻喜歡湖的,

慕尼黑不同的湖泊也各有自己的特色

(之前網誌提過就不再贅述)。

Schluchsee給人一種深沉穩重的,

他的顏色很深但是給人是一種穩定的感覺。

 

湖面有微結冰,

現在才知道原來半結冰狀態還蠻醜的XD

 

運氣很好遇上大好天氣又有很厚的積雪

(不想冒風雪 又可以玩雪 拍照天空顏色又好看)

 

相較於清空火車一半以上乘客的蒂第湖來說,

到Schluchsee的人並不多,

沿著湖走也沒碰上幾個人。

 

天空很藍就忍不住多拍了幾張

 

 

第一次踩在雪上就很糗的直接陷下去了,

才知道積雪和結冰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雪地走厚鬆路線。

後來馬上學乖沿著雪地的鞋印走,

代表至少踩下的雪是經過壓實的。

 

今天算是微暖,

所以其實一路走著都被樹上都在融雪滴到。

 

引人注目的雪地塗鴉

懂的人自然有共鳴

 

不知不覺就走遠了,

後來乾脆直接走到前一個火車站(通常越偏僻的地方車站間距越大所以也算走頗久的)

 

 

 

邊‧緣 照

剷雪阿伯(積雪真的超厚一層)。

看到這些房子才知道以前薑餅屋上的那些糖霜真的都沒有誇張。

 

 

Schluchsee和蒂蒂湖的中間其實有一個德國海拔最高的小鎮Feldberg,

但由於火車沒經過我又完全沒意願搭公車(也不一定有班次啦),

所以就無緣了(重申自駕的好處QQ)。

 

Titisee蒂蒂湖也是個冰蝕湖,

據說名字是來自羅馬皇帝Titus蒂圖斯。

大概由於這是最親民可以看到森林景觀的地點,

所以受到亞洲遊客鍾愛,

(發展得非常商業化,聽說還賣Rimowa、雙人牌...),

再加上湖面容易結冰的特質使得冬季也吸引不少德國遊客來溜冰滑雪。

總之,

商業化歸商業化,

既然商店都長在途中了就順便逛一下。

 

義大利麵花束

木工產品

感覺 上下層反差蠻大的櫃子

 

黑森林還有另一個特產就是Kuckucksuhr咕咕鐘。

部落客們常寫蒂蒂湖或Triberg是咕咕鐘的故鄉或起源,

但是Triberg只是有一個全世界最大的咕咕鐘,

蒂蒂湖...大概就是觀光客特別多吧((汗

咕咕鐘的起源眾說紛紜(大概也是某個演化的進程)

據說最初黑森林的木雕鐘是農人冬季農閒時消遣娛樂的產物,

在18世紀時颳起了鐘錶風,

每一個家庭都想要掛個鐘,

大約在Schönwald有個天才把報時的功能加到鐘裡,

咕咕鐘就短時間紅遍了黑森林。

外加上(大概是冬天下雪真的太閒)黑森林地區精巧的木工,

不久(大概也是個十幾年吧我猜)咕咕鐘便成為黑森林的代表。

許多(不只是德國)文學作品或電影裡也會出現咕咕鐘的元素,

但有趣的是在那些作品裡總是有一隻會飛出來報時的布穀鳥,

但是事實上傳統的咕咕鐘是沒有這種往前飛出的東西的。

大概是我一臉長得很會買東西的樣子,

店員特別來跟我說這些時鐘的訂購可以加付運費寄到亞洲

(然後退稅+運費後的價格還是較便宜)。

不過店員看起來就是一副老練樣,

第一個就猜我從台灣來(還叫得出除了台北以外的城市s)─

還分析給我聽他判斷的理由(其一是...我講話不像日本人那樣客氣有禮貌XD),

不禁暗暗驚嘆但也不難想像究竟有多少亞洲遊客會來蒂蒂湖掃貨了。

然後就跟店員聊開了

(其實就是占用他開發潛在客戶和賺業績的時間而已啦XD)。

傳統的咕咕鐘是全自動的,

但是由於機構複雜所以向來比較高價,

為了滿足大量口袋比較淺的消費者的虛榮心,

現在也有半自動式,

以電池電力為主要動力。

咕咕鐘每半小時會報時一次,

整點時敲鐘的次數會跟時間相同外加播放音樂

(一般內建的是兩首歌謠輪流放─通常是"Edelweiss"和"Der fröhliche Wanderer"),

然後鐘上面所有能動的機關都會動一下(樓上的人會轉啦、樓下的人會舉啤酒杯砍柴之類)。

最神奇的是店員說這些晚上時都可以調靜音!!

(但是要是我買了大概從某一天之後就再也不會把聲音打開了,

這樣開開關關多麻煩)

 

全自動的咕咕鐘動力來源是下方的三顆橡果的重量。

據說一顆約略1.2Kg,

三顆分別是時鐘的動力、敲鐘的動力、和整點才有的音樂和各種動作的動力。

時鐘需要上鍊(就像上發條),

上鍊週期取決於橡果的重量。

前面提到重的每八天要上鍊一次;

橡果輕的每天一次(但是整個就會便宜很多);

半自動式的橡果是塑膠做裝飾用。

而鐘的木材選用、壁板厚度...

總總都會影響到鐘的聲音(共鳴箱的關係...?!),

此外有些由於設計的關係敲鐘速度比較快。

店員還秀給我看幾款他不喜歡的敲鐘速度

(很誠實啦....)。

 

咕咕鐘有幾種款式

比較普遍的是Chalet-Uhr,

有很多可動式人偶或機關,

也是現在德國人比較多購買的。

 

 

另外還有經典款Geschnitzte Uhr (carved clock),

是以木雕為外觀設計重點的。

(圖片來源:1000 Uhren產品編號 66339、Schwarzwald-Palast產品編號 033-19-58RM)

啊忘了說,

左邊約一千歐、右邊六千歐。

 

當下刻意問了一下店員他最喜歡的款式,

他說看場合。

說會議室適合放大的、

居家的中型就好,

像妳學生住宿舍......(還是算了)。

 

不過店員也提到像亞洲的氣候比較潮濕,

很傷咕咕鐘的壽命。

一般有些店家說自己中可以終生使用僅指德國乾燥環境下,

零件銹了老舊換掉即可。

買回台灣的話一定要定期保養(台北有他們的代理?!),

不然純粹除濕機、空氣濾淨之類沒有辦法保他長壽。

突然有種,

根本就是砸錢養麒麟獸的感覺。

網路上還有人在講甚麼購買攻略,

個人(雖然沒有買)看下來的心得是現場購買郵寄回家。

想想光三顆橡果就三公斤,

一整個鍾有多重...是要怎麼扛?

再加上海運有保險,

至少自己在台灣拿到手的時候有點保證。

 

在得知我唸機械之後,

店員聊得更起勁了。

還認真的告訴我他覺得待德國最快的方式是嫁進來(對我來說怎麼比較像最難的...)。

 

總之,

離開咕咕鐘店之後,

繼續執行每天吃Breze的計畫。

儘管在觀光區甚麼都不便宜,

還是忍不住買了一個大Breze,

發現黑森林一帶的Breze鹹度比較低(不用剝下鹽巴也可以下嚥的程度─原來是鹽巴的問題)

 

全部都結冰的蒂蒂湖

可以看到很多人悠哉地在小屋前吃東西

雪具直接插在旁邊很方便。

  

湖面結冰了實在有點可惜(還是喜歡湖「水」)

 

路邊有個女生認真的在堆雪人

看到別人堆雪人,

自己興致來也跑到一邊去玩。

結果雪球比想像中的難捏的多。

雪比剉冰還細碎稀鬆,

經過各種壓密之後才好不容易成形,

但有時候才轉一下整顆球又崩掉,

到最後只做出兩球手掌大的雪球。

以下就是初學者和老手的差別...

 

大概是結冰的湖對我沒有吸引力,

一下就逛膩了。

天氣很好索性到旁邊的森林步道健行

 

 

由於積雪很厚,

有些指標也中途消失,

步道的存在其實是靠腳印來判斷的。

這邊遊客就更少了,

結冰成這樣,湖水都不湖水了。

 

真的很享受一個人在這樣的風景裡(至少視線範圍內看不到其他人種),

聽著自己的腳步聲可以感受到周圍的寂靜(就是可以專門當劃破寂靜的人XD)。

房子屋簷有明顯的融雪痕跡。

就看它一直在滴水。

 

由於沒有明顯的路和路標,

所以也不敢走太遠,

於是就趁著天黑前搭車回家了。

 

今天的行程十分的隨興,

但是大致上還算滿意(除了回籠覺睡過頭之外)。

臨走前最後一張蒂蒂湖

天空不錯 結冰的湖實在不是很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