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荷蘭碰過的人當中,
對亞洲的了解大約分成兩類─
一種是知道臺灣、而且大略清楚兩岸糾紛的人;
另一種是不知道(廢話),更明確的說「反正就是亞洲管你在哪邊」的人。
基本上,
第二種人的亞洲只有東亞,
印度算是另一個洲、中亞大概也是另一個洲(七大洲的世界)。
我曾被認為是越南人= =
那個荷蘭人知道他搞錯的當下第一句話:「哎呀還不都是亞洲那邊」
(不過後來他就搞「非常」清楚了,連兩岸關係一次搞懂)。
更扯的是曾經有一個荷蘭人知道我是台灣人後,
問我說「台灣的首都是胡志明市嗎」
....我想荷蘭的首都大概是布魯塞爾吧。
其實好像也不能怪他們,
就像我們總是口裡歐美歐美的說,
但是我們都不知道我們那些是在說歐哪些是美。
撇開歐洲國家間就已經有很多不同,
在歐洲跟美國比較中其實台灣很多系統跟美國反而是比較相似的。
曾經在跟一個老美國人聊天,
我有點不高興明明聊亞洲的事情,
他總是引用他在泰國的經驗來比擬
(內心OS:我哪知道泰國怎樣啊),
但後來才想到,
對於他們而言「亞洲、亞洲」的叫就跟我們「歐美、歐美」的叫一樣,
反正泰國中國台灣日本都是亞洲的國家。
(圖片來源:31 Maps Mocking National Stereotypes Around the World)
儘管荷蘭因為東印度公司的關係,
本身已比歐洲其他國家認識東亞更多一些,
但是在許多食物上還是經過了荷化的變異。
第一個就是天婦羅了吧。
天婦羅理論上是海鮮或野菜裹麵衣油炸而成的食物,
但是到了荷蘭最普遍的卻是雞肉天婦羅
(儘管日本大分地區是有一些雞肉做的天婦羅,但是人家叫Toriten)
再來就是肉包Bapao了吧。
Bapao大概是在印尼的閩南人傳到荷蘭的(想想他跟台語聽起來有多像),
但是大概荷蘭人以為這種麵團包餡的食物就叫Bapao,
所以改成蔬菜餡方便素食者食用的也叫Bapao。
(明明就是菜包啊.....難不成你們都做素肉包啊....)
話說為甚麼不叫包子呢...
最後一個大概就是Wok料理了吧。
一開始發現大家對中式料理大概離不開wok的想像,
但是自己是完全不知道那是甚麼碗糕,
上網查wok是鑊的意思,
但想到的全是這種:
(圖片來源: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後來才知道是粵語的炒鍋的意思,
而且在這些西方人眼中還是圓底的那種
(中華一番裡面常見到的那種)。
至於裡面炒的是甚麼不重要,
重點是用這種鍋子加熱出來的就是中式料理
(至於下面這是甚麼可怕的東西我不知道XD)
(圖片來源:Wok w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