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Baer Bayern)
儘管今日德國人多不再具有信仰,
但對於節日這種東西的儀式感還是有的(畢竟放了這麼多天的假)。
單就復活節這個假期來說,
國定假日從周五(good Friday)放到周一(good Monday)。
(圖片來源:Memphis Tour)
但從整個節期的脈絡來看,
復活節前會有40天的齋戒
(當然這個年代幾乎沒有人在齋戒了,但是齋戒前的嘉年華似乎沒有人忘記─總之 可以狂歡的都不會錯過);
復活節前一周日是Palmsonntag棕枝周日,除了教會大家不太會有活動;
週四Gründonnerstag(濯足日、最後的晚餐)吃很多綠色蔬菜,意味著醫治;
週五Karfreitag (Kar 是從古德文的 kara-來的,表追悼、哀嘆之意)是受難日,當天不能吃肉作為追悼;
週日Ostersonntag是連非教徒都會意思意思參與的復活節重頭戲─蛋塗鴉、找彩蛋、製作手工布置...等等,
另外當天還要吃Osterlamm羊型麵包或蛋糕、Osterzopf辮子麵包;
周一Ostermontag繼續放假,許多人會趁著機會出去健行。
50日後的Pfingsten五旬節(那天也有放假)是整個復活節期的結束,那個先不談。
隨著現代化人們越發懶惰節日也盡可能簡化下,
整個節期大家除了教會的儀式外,
會在自家進行的只剩下蛋著色、找彩蛋這些活動了。
(當然還是少不了商業化的復活節糖果巧克力這些)
周日在教堂巧遇舊識,
告知在奧林匹亞公園有小孩集體找彩蛋的活動,
閒來沒事也沒玩過找彩蛋的我就順道一同前往了。
當天是雲朵很多但也飄很快的天氣,
所以時陰時晴 沒有太陽的時候真的會冷得發抖。
除了找彩蛋活動還少不了許多引誘小孩的攤子,
所有的體驗活動和遊樂設施前都接了一條條人龍
(真的非常折磨小孩子─每個都想玩,但每個都因為要排很久被父母拒絕)
進入戰場前先填飽肚子 降低場內攤販誘惑
後來由於人實在太多了,
大家也沒有找到集體彩蛋的地點,
就隨處找了有許多樹的地方,
在各種凹洞、樹幹裂縫、樹根等地方擺了巧克力糖、巧克力蛋和巧克力兔。
中間當然不乏經過的路人(孩子)興奮地把糖果摸走的過程
(只能說這麼大躺在路中間的誘惑不動心也難),
但總之最後朋友家的兩個孩子還是玩得不亦樂乎,
每每發現糖果時還會驚呼;「媽媽!看那裏有糖果!」
非常開心地有了一段尋糖的時光。
雖然這不是復活節的本意,
但覺得孩子的快樂真簡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