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在慕尼黑交換時負責接待我的土耳其女孩Hilal要結婚了。
儘管他在二三月的時候跟我稍微提過,
但後來也沒再提起我也就沒當這回事,
沒想到婚禮當週週一他突然要開口邀請我,
內心掙扎許久查了很多資料還去請教了其他土耳其同學婚禮狀況下終究還是出席了。
網路上提到土耳其婚禮首要注意的就是不講究食物,
看到真的是大失所望,
但想想自己連沒有食物的荷蘭婚禮都去過了,
土式婚禮食物再差也不會墊底的吧?!XD
然後據說會跳一整晚的舞....
沒關係我可以當牆壁。
為了避免尷尬(實際上仍舊非常尷尬)自己還先打聽了土耳其人對於這種場合的準時性,
土耳其同學強調千萬不可以準時「如果五點開始他們七點半才會到」
新娘本人則非常輕鬆的說「隨意啊,我們五點開始你要幾點到都可以 越早來你可以坐越前面 但要是到六點才來那就真的太晚了 我要進場」
(所以進場前到底在幹嘛!?)
新娘的回答反而勾起自己更多的好奇心 到底整個場面是有多隨意?!
(後來事實證明 坐前面也沒有看到新娘多一點 只有耳聾的保證)
但想想 這裡是德國 也不知道到底婚禮會偏德式土式還是混合,
總之去就是了。
會場整個蠻大也簡潔雅致,
基本上就是人到了隨意入座。
預定五點開始的我約莫五點20到,
現場寥寥幾桌有人 (還是德國人 哈)
不過他每桌塞了12張椅子也是頗擁擠的
桌上有一籃水果和一些氣泡飲料
(證實了網路上說土耳其婚禮不喝酒的傳說)
會場後方還有提供熱茶和咖啡賓客可以自行去領取
天花板上還有小孩臉氣球監視大家((怕
人到了就坐在那邊等,
當然 小孩們是坐不住便看到他們滿場跑。
錶定六點新娘進場時間連一半的位子都還沒坐滿,
所以我們就這麼又再等了一個小時到七點(果真不會準時啊...)
順便吃水果打發時間。
我再順便認識了Hilal在土耳其認識的一個韓國朋友,
我們倆便是全場唯二的東方臉(土式婚禮菜鳥)。
七點新娘終於進場了
首先是非常認真在撒花瓣的花童
再來是新娘新郎進場
這邊結婚是披紅頭紗(真的只有披著 不會夾在頭髮上那種)
然後走到舞台前方
聽主持人講話 揭紗 然後新郎新娘會開舞
然後盡責的工作人員就會把紅毯收走XD
跳完兩首抒情舞後
就是惡夢的開始了
主持人便隨著音樂開始唱歌(他唱了一整場也真讓我佩服了)
這邊的音響開得極為大聲(喇叭只有放在舞台上)
是我即便座位在中間也很想落荒而逃的音量
(我認真懷疑那些主持人和樂手為甚麼沒有聾掉─對不起我無意詛咒他們)
大家先看一張和平無聲的
新郎 岳父 新娘的對舞
一旁大家還沒熱起來的時候跳的舞
其實這些舞蹈就是隨著節拍搖動,
配上搖手、擊掌、或是彈指(彈一個晚上手指真的會斷掉--我嘗試幾分鐘就不行了)
找了幾個youtube影片給大家體驗一下
基本上跳起舞來長這樣
這種舞其實連我這個肢障都覺得還可以克服,
但是耳朵真的無法承受那個音量。
音樂裡時常也會夾雜高頻的尖銳聲音或口哨聲,
對於自己的耳朵真的是個災難
有興趣嘗試的朋友可以把下方影片打開 戴上耳機並且把音量調到最大
然後看看你可以聽幾分鐘((汗
逃到場外有專門做魔術氣球給小孩娛樂的人
其實也沒有全部的人去跳舞
前排跟桌子區就是兩個世界(但是音響沒有,大家一起摧毀耳細胞)。
我坐的這桌就屬於全員悶騷木訥型,
大家沒什麼興致跳舞。
表現出生無可戀的男士們
跳累中場休息的新郎新娘
到八點終於上晚餐
這時候突然頗慶幸新娘是七點進場,
要是他六點進場我耳朵要多受一小時的難。
上前菜麵包(但是是冷的)
有沙拉 有主食
主食是Güveç燉菜肉 配加入米型麵(orzo)和油鹽調味的飯
食物內容和分量不講究精緻 但是能吃飽(也可以多要幾盤XD)
到處跟來賓寒暄的新娘
吃飯約莫抓一個小時的祥和時間後,
大家又開始跳舞
旁邊韓國人的智慧手錶直接告訴他在噪音環境下有害身心XD
不跳舞的人就旁觀 或者有人也會跑到外面抽菸((汗
(我真的不是很理解為甚麼有人會願意坐在那裏看別人跳舞一整個晚上)
十點就到了送禮的階段
家屬和主持人搬出一個白色大箱子,
賓客們起身排隊去奉上禮物。
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炫富)時段。
土耳其婚禮基本上送的是現金或者是黃金,
主持人會大聲公布送禮者的姓名和禮金數目。
同桌的土耳其女孩們說,
通常她們會送黃金,
因為禮金多是拿來支付婚禮的費用的,但黃金會給新娘。
不諳語言和習俗的我和那個韓國女生只好等這個流程過了再偷偷跑去找新娘塞禮物。
送完禮繼續刺穿耳膜
然後就上蛋糕
服務生配戴了一個很炫的大刀要切蛋糕,
但推到前台假裝不會切要跟大家索取小費
一番遮騰之後總算是幫蛋糕切了一刀?!(對我坐中間我甚麼都看不到也聽不懂)
然後他們把蛋糕推回去剩下慢慢切。
大家再繼續跳舞。
蛋糕應該算是整場婚禮的最後一個高潮,
許多(不跳舞的)人吃完蛋糕就陸續起身離開了。
總之 這就是土耳其婚禮。
真的很好奇那些不跳舞的土耳其人到底為甚麼願意參加這麼多場婚禮。
這是一個 蠻有趣的體驗 只是離開時耳朵全是嗡嗡聲有點悲劇
至少有吃到東西 😅 也認識了不少土耳其人
但是應該不會想再去參加第二次了(我好像也沒認識其他土耳其朋友 好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