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喜歡的口味一直在變,
老實說 以前儘管不排斥乾麵,
但它從不是我的首選或拜訪一家店的理由─
以前總是喜歡配料豐富的選項,如大滷麵、餛飩麵或炒麵。
不知從何時開始(或許也是前陣子乾拌麵的盛行),
自己的喜好回歸到簡單的味道,
IG滑美食總是會多注意小店的乾麵幾眼。
每個城市都有在地人專屬的味道,
新竹在地的乾麵都帶有甜味─不論是豆瓣醬、甜辣醬、甜麵醬、醬油膏或自製的醬料,
吃起來都要是鹹甜交雜的,
而乾麵多用黃麵或是寬扁意麵(不是南部那種炸過的意麵),
許多店家還會有獨門的辣油,
讓整體─不論是麵食或小菜─吃起來層次更豐富。
麵店列表:
竹山意麵
原巷子口乾麵(原忠貞新村麵)
鴨香意麵
公園黑乾麵
南大路 公園麵 (陳家公園乾麵)
天橋乾麵
黃媽媽豆瓣麵
阿釧伯麵店
莊街無名麵店
由於竹北有另一家與它撞名,最近還在金山街開了一家分店,
因此竹山意麵刻意在網路上標註「(僅此一家,無分店,無加盟店)」。
小店很有個性,
客人自行入座等待老闆娘詢問你要點甚麼。
招牌是豬油乾麵,
一整碗就僅有麵、白菜和豬油,
但拌開真的超香,
麵條本身也好吃。
據說加上它獨門的辣醬比較不容易膩口,
但是我個人是直接把它解決了(真的好吃)。
由於拜訪已是三年以前的事,
據說近期有價格上漲以及品質不穩定的狀況,
所以或許這會是被封存在回憶裡的美味吧,
未來不知是否還有機會再拜訪。
地址:新竹市愛文街13號
原巷子口乾麵是在清大夜市裡的老麵店,
在周圍店家不斷汰換下屹立不搖的小店。
乾麵是醬油膏、蒜蓉和甜辣醬的組合,
配上豆芽菜和黃麵,
就是簡單暴力但是好吃、價格也合理的店家,
在學生生活圈裡面難不受歡迎。
地址:新竹市建功一路38號
清大夜市裡的鴨香意麵也是近五年內新開的店家,
鴨肉乾麵有帶皮鴨肉、芹菜跟意麵,
簡單且香;
汕頭乾意麵則是換成豬肉片,
並額外林一些湯汁,
也不錯吃;
滷味搭醬油不會重鹹或膩口,
但價位偏貴。
除此之外是一個適合當一餐的好選擇。
地址:新竹市建功路6號
公園黑乾麵以他的平價高CP值出名,
一湯一麵(小碗)幾十年來維持在50元;
而湯品每品項都有不少擁戴者,
除了可點隱藏版血腸湯外,
所有品項都可以作成乾的(燙單品)。
小碗乾麵,
底部有豆芽菜。
黑色醬似乎是豆瓣醬、甜麵醬與豬油混合的產物,
香氣足還稍帶一點辣度(網路上不少人推薦再加上桌上辣醬會更有層次),
粗油麵煮得疏鬆不爛 醬料容易吸附,
非常容易呼嚕吃下。
湯底甘甜,
豬血、大腸、肝璉、骨仔肉都在水準之上,
整體簡單好吃。
地址:新竹市體育街82號
南大路公園麵坐落在一個挺顯眼的位置,
但每次就單純經過沒有駐足拜訪。
他跟公園黑乾麵與曾家三個在同一區塊,
販賣品項做法也相近,
唯一就是沒有其他兩家有名。
便宜 選項多 料多 青菜多
乾麵─黃麵、韭菜、豆芽
可續湯
豬筋湯、超強滷味
不到中午人就超多
地址:新竹市南大路9號
天橋乾麵原先是天橋下的小吃攤,
幾年前才搬進旁邊的店面內,
是附近高工以及汽車廠無人不曉平價大碗的店家。
乾麵是豆瓣醬與甜辣醬的混和,
黃麵加有豆芽和韭菜,
整體吃起來味道溫和不過甜或嗆辣,
可惜麵煮的有一點爛。
綜合湯是骨仔肉和大腸,
配上酸菜、蔥和薑絲提味。
大骨湯不過油膩偏清淡,
骨仔肉切得很有個性(很厚),
但大腸口感有點偏軟。
小菜豬牙齦是最令人驚艷的一道(大概是因為豬牙齦在新竹很少見吧),
外層脆但其厚度又給予整體一個軟Q感,
配上醬油膏和甜辣醬的組合以及薑絲,
真的讓我大愛。
地址:新竹市中華路一段291-2
黃媽媽豆瓣麵原本是在大茄苳樹下的麵攤,
後搬進旁邊的店面,
裡面出乎意料的寬敞明亮並乾淨,
在平日非用餐時間也有不少顧客在默默地吃著。
網路上對黃媽媽的評價兩極─
簡單就是能不能接受這個口味的問題而已。
麵分湯乾,可選擇加餛飩、豬肝、肉、豬皮和蛋包,
小菜也是上述幾項獨立變盤菜的選項,
而全部的品項都以豆瓣醬調味。
點了豬肝乾麵加蛋包,
店家會問是否加辣。
即便是乾麵上來也是水水的,
麵體為意麵,
豆瓣鹹香配上豆芽菜跟足量的嫩豬肝,
整體來說是特色鮮明的店家。
地址:新竹市東區學府路441巷11號
阿釧伯賣的是客家麵食,
主食就是乾湯意麵、粄條、米粉和客家肉粽,
平日非用餐時間拜訪還是可以看到絡繹不絕的人潮,
許多小菜十點多時就賣完了,
中午晚點去粄條和米粉也會售完。
總之,一切請早。
乾麵配有肉片和豆芽,
撒上油蔥、韭菜末,
再加上麻油香和甜辣醬的搭配,
整碗麵非常香又不過鹹膩。
小菜分量很有誠意,
豬頭皮滷得夠味、粉腸新鮮,
調味是用醬油、蔥、薑和胡椒算是蠻特別的。
此外店裡還提供了自炒的辣椒油,
也是客人大推的吃法。
地址:新竹市金城一路30號
坐落在新莊街的無名麵店主要賣的是客家食物,
是由一個重聽的老阿伯所負責的,
人多時要等比較久。
乾麵為豆瓣醬調味,
加上豆芽菜、高麗菜、大陸妹、白菜幾種青菜的混雜,
並淋上些許肉燥,
整體來說就是一種溫順的家常感。
湯是以藥膳為基底所熬的,
嘗起來頗為清甜,
肝連份量十足。
店家還提供三種不同辣椒選擇。
從座位區到食物皆給人一種樸實家常感。
地址:新竹市新莊街190號
在這必須承認,
上述有好幾家店,
他們的乾麵儘管好吃 對我而言卻比較像襯托那些小菜的綠葉。
許多時候真的不是那些麵造成我回訪的動力─
而是那些豬筋、豬肺、豬牙齦、肝連、骨仔肉、頭皮、花生、百頁、豆包勾住我
(大概還是無法完全脫離配菜魂吧)。
會願意單純點麵的店家自己覺得是竹山意麵和阿釧伯。